播报:“泛海系”预重整,谁能搭救卢志强?

首页 > 资讯 > 正文
2023-04-28 23:18:07

来源:野马财经

预重整通知,解药还是毒药?

作者 | 张凯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编辑丨武丽娟

来源 | 野马财经

曾坐拥千亿资产的泛海控股(000046.SZ)已经走到了重整的路口。

4月27日晚,泛海控股公告称,北京市一中院决定对公司启动预重整。如果重整申请被受理,将有利于优化公司资产负债结构,提升公司的持续经营及盈利能力;如果重整失败,公司存在被宣告破产的风险。

上海海汇律师事务所律师娄霄云表示,预重整和重整是启动和执行的区别,按照正常的流程,下个阶段企业会去寻找重整投资人,并制定可行的重整方案。当该方案被法院批准后,公司才正式开启重整。

因此,目前泛海控股能否进入重整程序还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4月21日,泛海控股曾被狮王资产以“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备重整价值”为由申请重整。紧接着深交所便发函追问,泛海控股是否存在通过破产重整逃废债的情形。深交所的问题并不难理解,一旦企业重整,就意味着债务偿还的比例可能要打折扣,部分债权人可能要承受一定损失,但相较破产,这种方式终归还是更能保障债权人的利益。

截至2022年三季度,泛海控股总负债达969亿元,资产负债率达89.17%,其中流动负债为864.5亿元,而货币资金仅有27.07亿元。而截至2022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已升至99.15%;截至2022年3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101.25%。此外,泛海控股控股股东中国泛海的2022年年报也无法按时披露。

资不抵债、几乎众叛亲离的“泛海系”已经走到了悬崖边,会有“白衣骑士”出手相救吗?

泛海控股苦寻“接盘侠”

2020年11月,狮王资产曾拟以现金方式受让泛海控股持有的民生证券股权。双方签署意向协议后,狮王资产支付了转让价款50%合计1.361亿元,但由于泛海控股手中持有的民生证券股权被冻结,始终不满足交割条件,双方的转让便就此搁置。

事实上,彼时正值“泛海系”不断变卖家产之际,其中转让民生证券股权是回笼资金的重要一环。2020年8月开始,泛海控股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将自身在民生证券的持股比例由71.64%降至31.03%,并借此获得了70.46亿元的转让资金。

但“泛海系”堆积如山的债务和纠纷,还是影响了泛海控股的变现。民生证券股权被冻结后,付了钱没拿到股权的不只狮王资产一家,北京利尔也曾因此将泛海控股告上法庭。

令狮王资产坐不住的是,今年2月传出了泛海控股持有的民生证券股权即将被拍卖的消息,且3月15日,有无锡国资背景的国联集团以91.05亿元的价格成功拍下。这直接导致泛海控股无法再配合狮王资产完成股权交割。

狮王资产即刻要求泛海控股返还转让价款本息及违约金,后者虽然嘴上说了“同意”,但手头流动性紧张,实在无力还款。于是狮王资产向法院提交了重整申请。

4月28日,泛海控股股价大涨,涨幅达7.5%,最终报收0.86元/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资本市场对此次预重整的态度。

来源:Wind数据

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一方面,进入重整程序可以终止公司对重要核心资产的拍卖、以及带有利息和罚息的价款支付,保留公司的价值;另一方面,重整也能为公司争取时间,并保证对个人投资者欠款的赔付。

泛海控股方面表示,此次预重整能得到法院的快速受理,标志着重整工作迈出了关键性第一步。希望借此契机,顺利有序开展后续重整工作,尽快提出合理、可行的重整方案,也希望相关债权人、投资人能够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顺利推进重整工作,提升公司的价值。

据“第一财经”,近两年泛海主要在跟民营企业谈资产处置问题,但民营企业能力现阶段比较有限。且“泛海系”背后牵扯的资产属性复杂,“泛海系”相关人士认为,这些大体量资产最好由“国有企业对接”。而业内知情人士则称,泛海希望通过政府的介入,希望银行等金融机构做出让步,通过消债、免息、延期,包括核销、债转股、抵债这几种方式来给企业减负。

愿景是美好的,但泛海控股眼下也面临严峻的问题。截至4月28日,公司收盘价已经连续第11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如果这个时间拉长至连续20个交易日,泛海控股将面临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此外,如果重整失败,泛海控股宣告破产,公司也将被强制退市。

谁站在卢志强的“对面”?

在此次被申请重整前,“泛海系”接连出现未能偿付到期债务的情况,债券违约、诉讼、仲裁、资产冻结等事件频发。

2023年1月3日,泛海控股公告显示,截至目前,除已披露过的诉讼、仲裁案件外,公司及公司控股子公司连续12个月内累计诉讼、仲裁涉案金额合计6.9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1.94%。

在14起案件中,有12宗被起诉方为民生信托;1宗被起诉方为民生信托、泛海控股,均为营业信托纠纷;1宗被起诉方为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武汉公司),诉讼类型为建设工程合同纠纷。

爱企查显示,目前泛海控股被执行总金额达86.35亿元,其中2023年立案的金额就超84.61亿元。而作为“泛海系”实控人,卢志强已经身背5个限消令,申请人包括大连银行、吉林信托。

来源:爱企查

股权冻结方面,仅2022年一年,“泛海系”泛海集团持有的民生银行、泛海控股、民生控股股权,民生信托持有的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泛海控股持有的民生金服、泛海不动产投资管理公司、泛海酒店投资管理公司等股权都曾被冻结。

与此同时,“泛海系”还被包括英大信托、杭州陆金汀投资合伙企业,“自己人”民生信托等在内的各家“债主”追债。整体来看,这些“债主”主要是金融机构,以及曾经的合作伙伴。

甚至“泛海系”公开披露的信息,已经无法看清其债务的全貌。

4月7日,泛海控股因未及时披露相关债务逾期情况、受让子公司股份信息披露不准确、股份回购事项违规被证监会出具行政监管措施。

如泛海控股子公司武汉公司曾与民生信托签署协议,约定武汉公司于2022年1月15日前向民生信托清偿相应债务,涉及本金逾22亿元,但债务逾期后,直至2022年4月19日泛海控股公告才提及相关事项。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泛海控股与长城资产、民生银行和融创集团的债务上。

目前,债台高筑已经严重影响了公司经营。2023年1月31日,泛海控股表示,因阶段性流动性困难导致大量债务违约进入诉讼程序,报告期内根据诉讼判决计提利息、罚息或履行金,导致公司整体资金成本上升。

来源:泛海控股公告

此外,泛海控股2022年三季报提到,由于借款违约金大幅增加,泛海控股的财务状况陷入恶性循环。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外支出为12.87亿元,同比大增1340.01%。

在业内分析人士看来,“泛海系”目前遇到的困境,与卢志强筹划的发展路径有关。在市场环境好的时候“泛海系”高歌猛进、杠杆式扩张,在风险来临时并没有敏锐的嗅到危险,当疫情叠加地产行业下行风险的时候,“泛海系”的资金链就绷紧了,腾挪出现问题。而“泛海系”的例子也值得其他企业引以为戒,居安思危,才能行稳致远。

卢志强能否拯救泛海?

在资本江湖中,卢志强被视为“大佬中的大佬”,“泛海系”曾控制着超过2600亿元市值的商业帝国,涉及地产、能源、金融等多个领域。

“泛海系”核心上市公司有A股的泛海控股、民生控股,港股还有中泛控股和中国泛海金融。另外,其还参股了民生银行、联想、腾讯、阿里巴巴等近40家上市公司。

2014年年初,靠地产起家的卢志强决定向金融行业进军,公司开始由单一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向涵盖金融、房地产等业务的综合性控股上市公司战略转型。

经过三年扩张,泛海控股拥有了保险、信托、券商牌照,公司业绩达到巅峰。数据显示,2016年实现营收为246.71亿元,同比增长79%;归母净利润超31亿元,同比增长37.9%。

不过,随着泛海集团出现资金问题,泛海控股金融业务持续下滑。其中,信托业务营收从2019年的23.4亿元降至2021年的-28.13亿元;证券业务营收同比增速放缓,2019年-2021年增幅分别为91.82%、44.95%、-20.11%;保险业务营收也在连续两年大增后,2021年仅同比增长9.07%。

来源:Wind数据

与此同时,其地产业务自2019年以来营收不断下滑,从28.06亿元降至2020年的21.4亿元。不过,2021年该业务营收同比大增291.8%至83.6亿元。

在此背景下,泛海控股连续两年大幅亏损。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46.22亿元、-112.5亿元。

2022年,泛海控股经营情况仍未好转。前三季度净亏22.4亿元,亏损幅度扩大25%;扣非净亏损15.96亿元,同比扩大117.66%;经营现金流为-6618.39万元,同比减少100.9%。

曾经的“泛海系”地产、金融两手抓,也导致其负债高企。截至2022年9月30日,泛海控股总负债达969亿元,资产负债率达89.02%,其中流动负债为864.5亿元,而货币资金仅有27.07亿元。

公司披露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2年亏损70亿至100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亏损6亿至36亿元。亏损原因与民生信托部分信托项目发生风险,计提了预计负债有关。

此外,4月25日,“泛海系”另一家上市公司民生控股披露2022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同比减少65.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骤降309.98%,由盈转亏。4月27日起,该股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民控”。

在困境之中,卢志强并没有选择“躺平”,“泛海系”也一直在积极自救,其中就包括出售资产回笼资金。

来源:泛海控股官网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至今,为解决债务问题,泛海已陆续出售包括北京东四环朝阳公园附近泛海国际地块、武汉泛海创业中心、浙江民生金融中心和泛海钓鱼台酒店等在内的固定资产,以及持有上市公司的部分股权,累计套现超过300亿元。

此外,民生证券、民生信托、亚太财险等“泛海系”的核心金融资产,近年来也被频频转让,还有部分股权被送上拍卖场。

在陷入危机后,卢志强曾给投资者写了一封公开致歉信,表示对给企业的市场形象和信誉带来的负面影响,他深感内疚,并就此向每一位投资人诚表歉意。

对于未来的工作计划,泛海控股称,公司要推动金融子公司巩固核心优势,加快风险化解与业务转型进程,同时全力保障地产业务的开发销售运营,争取确保按时交房,并为公司贡献现金流,改善公司经营局面。

如今的“预重整”,是否会是泛海控股“重生”的第一步呢?

你看好这位曾经“大佬中的大佬”走出困境吗?评论区聊聊吧!

标签:

THE END

相关热点

6月20日,资本邦了解到,一改上周的强势走势,今日,新东方在线(01797 HK)及新东方(09901 HK)H股股价均下跌。截至港股收盘,新东方在线跌32
2022-06-20 17:29:10
新华社电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发布《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备案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并截至12月8日面向社会公众广泛征求意见。这
2021-11-19 13:46:03
《中国证券报》17日刊发文章《备战2022 基金经理调仓换股布新局》。文章称,距离2021年结束仅剩一个多月,基金业绩分化明显。部分排名靠前
2021-11-19 13:46:03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货车ETC发行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
2021-11-19 13:45:58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 题:从10月份市场供需积极变化看中国经济韧性新华社记者魏玉坤、丁乐读懂中国经济,一个直观的视角就是市场供需两端
2021-11-19 13:45:58
全国教育财务工作会议披露的消息称,2020年,中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4 29万亿元,占GDP总量的4 206%,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
2021-11-19 13:45:48
如果你也热爱“种草”,前方高能预警!让你心心念念、“浏览”忘返的网络平台,可能早已成为一块块“韭菜地”。近日,据《半月谈》报道,有...
2021-11-19 13:45:48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描绘了未来5年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规划》指出...
2021-11-19 13:45:40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围围)2021年快递业务旺季正式拉开帷幕。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仅11月1日当日,全国共揽收快递包裹5 69
2021-11-19 13:45:40
人民网曼谷11月17日电 (记者赵益普)17日上午,中国援柬埔寨第七批200万剂科兴新冠疫苗抵达金边国际机场。当天,柬埔寨政府在机场举行了
2021-11-19 13:45:35
金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主体工程一角受访者供图依托清华大学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金坛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申请专利百余项,建立
2021-11-19 13:45:35
视觉中国供图42亿立方米据有关部门预计,今年山西煤炭产量有望突破12亿吨,12月份山西外送电能力将超过900万千瓦,今冬明春煤层气产量将达4
2021-11-19 13:44:34
14省份相继发布2021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引导企业合理提高职工工资今年以来,天津、新疆、内蒙古、陕西、西藏、山东、江西、山西、福建、四
2021-11-19 13:44:34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18日电 (记者 谢艺观)“一条路海角天涯,两颗心相依相伴,风吹不走誓言,雨打不湿浪漫,意济苍生苦与痛,情牵天下喜
2021-11-19 13:44:31
近日,交通运输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货车ETC发行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对不具备授信条件的用户,商业银行可在依法合
2021-11-19 13:44:31
欧莱雅面膜陷优惠“年度最大”风波 涉及该事件集体投诉超6000人次美妆大牌双十一促销翻车?近日,因预售价格比双十一现货贵出66%,欧莱雅
2021-11-19 13:44:13
43 6%受访者会在工作两三年后考虑跳槽54 3%受访者认为跳槽对个人职业发展有利有弊如今对不少年轻人来说,想对一份工作“从一而终”不太容易
2021-11-19 13:44:13
超八成受访青年表示如有机会愿意开展副业 规划能力最重要64 4%受访青年指出做副业跟风心态最要不得如今,“身兼数职”已成为年轻人当中的
2021-11-19 13:44:01
发展氢能正当其时【科学随笔】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它通过一定的方法利用其他能源制取,具有清洁无污染、可储存、与多种能源便捷转换等优点
2021-11-19 13:44:01
“千杯不醉”的解酒“神药”能信吗?专家:网红“解酒药” 其实不算药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酒一直是国人饭桌上至关重要的存在。尽...
2021-11-19 13:43:57
最新文章

相关推荐